2007/7/11

科學園區與台商回流

dch提到:

我的想法是如果台商回流,又讓科學園區或工業區出現一地難求的現象,那麼應該表示投資有增加,但我看經濟部有關投資的統計,都沒什麼明顯的增加 。不過有一點希望是正面的,就是核準對中國投資,到5月累計較上年同期增加為8%,但分項看的話,大部份是大幅減少,單單"基本金屬製造業"是前年同期的 9倍,所以把總額拉高,如果沒有太多的地下(非核準的)投資,也許台灣失血的情形真的在減緩了,還是因為已經快流光了所以減緩


也不能這麼說,至少近幾年來竹科的用地一直是緊的,從來沒有說台商外流時就鬆,回流時就緊,這是不符事實的說法。再不然之前力晶和Renesas在中科有 了氣魄宏大的建廠計畫,幹嘛還要花大錢去買旺宏竹科十二吋廠的空殼子?沒辦法,竹科週邊已經建置得太完整了,實在是半導體的寶地,如果能在竹科蓋十二吋, 還有誰想到別的地方去蓋?

我同意台灣經濟的未來非有製造業不可,但一定要是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業,畢竟可見的未來裡台灣不可能像美國一樣可以大量出口他們的服務業,同時把有限的台灣 人力及土地資源浪費在低附加價值的製造業,絕對不足以支撐台灣經濟的續航力。因此製造業的持續升級,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汰弱留強也是必要的。而為了產業的持 續升級,最終我們該做的事仍然是全體人力素質的提升,以及法規體制的優化。前者不言自明,所以我在媒抗上的發言除了政治以外,關心教育的比重遠比關心經濟 的比重多很多,就是因為台灣經濟的命脈其實是在良好的教育上;而對於後者,我的期待是政府不要努力去「拼經濟」,人民也不想要政府來「拼經濟」,政府只要 致力於去除所有台灣政經體系內不公平無效率的因素,並且擋住來自境外的不友善干涉(例如以商促統),給人民搭一個平坦的舞台,人民自己就會有足夠的活力去 創造價值。對於拼經濟,政府只要不扯後腿即可。

不知道在各位腦袋中,所謂的「高附加價值製造業」是什麼東西?我曾有幸到日本參觀過一些特用化學原料的工廠,整間工廠上下現場人員大概不過三十個人,多半 是附近一些短大和專門學校出身的,設備也不是什麼特別嚇人的尖端機具,原料是再便宜不過的一些通用石化聚合物和溶劑,看他們把這些東西倒進鍋子裡混一混 (當然沒這麼簡單啦),出來的東西就是全球幾乎只有他們家獨有的特殊原料,一年產值將近十億台幣,毛利嚇死人,又沒有太多污染,而且要是他們斷貨,全球很 多電子業者會直接ㄘㄨㄚ\起來!他們依靠的是什麼?靠得是日本人經年累月建立起來,對石化聚合物基礎材料幾乎獨步全球的了解,而不是靠大量的資源投入。很 多人看到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化,看到日本的DRAM和LCD被韓國和台灣取代,看到現代的電子業供應鏈好像是「美國->台灣、中國->全球市場」的體 制,就以為日本已經被這個體制給「邊緣化」了(某一群人特別喜歡玩弄這個詞彙),完全沒有發現在很多電子產品中,累積日本人數十年智慧的特殊原材料和機具 才是真正無可取代的關鍵。看看這種東西的投入和產出,大家是不是能了解,什麼才叫「高附加價值」?那是智慧的價值。

台灣從來就不是資源豐富的地方,所以也從來沒有本錢和那些大國一起玩高投入,低產出的遊戲。以前國民黨那群腦袋控固力的財經官員玩的那一套,只有在全世界 太多廉價勞力被冷戰體制鎖在共產國家時管用。今天的世界如同Thomas Friedman那本「The World is Flat」一樣,太多以前被政治力等各種原因禁錮的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已經被釋放到世界經濟體系中。如果已經富裕的台灣人不想和中國人、印度人去比工 資,那我們要比什麼呢?唯一的只有比腦袋,比心態和比教育。所以,台灣的經濟前景至少有30-40%要從教育著手。上焉者是我們能教育出一群擁有豐富創造 力、廣濶國際觀和堅實基礎學力的國民,台灣不求成為世界經濟的核心(張忠謀講得好,台灣從來不是核心,怎麼會被「邊緣化」?),而是要像荷蘭、瑞士一樣, 靠高品質的人力資源在世界經濟體系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有利定位。中焉者不求豐富的創造力,至少能保住國民的國際視野和基礎學力,像今天一樣在全球供應鏈中 當一個高等的workhorse。下焉者大概只有鎖在中國的份,那種下場我不忍言,只期待我的子孫別落到那種田地了。

其實國民黨的經濟謬論不值一駁者很多,不過小子我才疏學淺,看看小小抛一塊磚,能不能引來真正的美玉了?

我在南嘉生大的「談經濟」 那一欄有談到,其實這個一地難求的問題和台商回流沒有太大相關,竹科一直都是一地難求,南科大家也圈地圈得差不多了,中科又被一堆大型的建廠計畫塞爆,那 麼怎麼不會「一地難求」?力晶和Elpida的四座十二吋廠和台商回流有關?友達的廠和台商回流有關?台灣的幾個科學園區規劃良好,產業鏈佈局完整,人才 供應充足,週邊各項支援都隨叫隨到,政府能給多少方便就給多少方便,賦稅條件又優厚,本來就是包括半導體業、光電業等各大產業的寶地。這麼好的地方,就算 台商不回流,也有別的人要來。

我可以給大家一個數字,各大研究機構對2008年全球十二吋晶圓的總產能估計,大約是月產二百二十幾萬片,其中台灣就有六十七萬片,佔全球30%左右,超 過美國、日本和韓國,是全球十二吋產能最大的國家。而且台灣光是在2006-2008兩年中,月產能就增加了三十萬片,同期日本增加了二十萬,美國增加十 五萬,韓國只增加八萬片而已。大家要知道,一座月產三萬片的十二吋DRAM廠大概需要15~20億美元的投資,要是像台積聯電那種邏輯製程的晶圓廠可能更 貴。兩年內增加三十萬片,就相當於增加了十座這樣的廠(當然,台灣加的都是更大規模的廠,所以真正的家數不到十座),代表新增的投資約莫150~200億美元!(我看過的估計,大概是在180億左右)這代表什麼?這代表台灣幾個園區仍然是半導體業的寶地!Elpida為什麼要在台灣和力晶合資蓋四個十二吋的大廠?代表台灣有其他地方無可取代的優勢!這個是某群特定的人不敢正面面對的事實!

什麼叫:「不過對於這波回流,學者態度卻很保留,因為以現階段來看,台灣的技術研發確實比中國強,可是這段差距,只要短短十年,就能被趕上」? 中芯量產六年了,我倒是等著看中芯什麼時間可以超越聯電,又什麼時間可以超越台積電?(就別提那個不知什麼時候要掛蛋的宏力了吧)中國在十一五計畫全國各 地喊出了四十三個晶圓廠計畫,現在幾個已經無聲無息地死在搖籃裡了?還有幾個行將就木,只待下任市長正式把它掐死了?台灣比中國強的不只技術研發,從最基 礎的現場員工訓練及心態,到最高層的整體環境搭配,每一項都不是中國十年內追得到的,更別提許多要素都是環環相扣,錯綜複雜。再不然咱們可以再提個沒那麼 炫的行業,中國的工具機業一向都是國家投入大量資源扶持的策略產業,敢問追了五十年,不要說追上日本了,台灣中小企業就做得出來,行銷全球的機台,北京第 一機床廠做的出來嗎?敢問車削武直十導彈架的NC旋盤加工機是哪買來的?(答案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