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軟沒力」
原文:China’s ‘Soft Powerlessness’, January 4, 2017, J Michael Cole
https://sentinel.tw/chinas-soft-powerlessness/
狂熱國家主義的中國網民和組織不斷在互聯網上暴走,四處騷擾北京的對手。然而這樣的行徑反而經常損害該國的利益。
隨著中國的總合實力不斷增長,中國人民的國族情緒也不斷上升,而近年來這樣的情緒也已經在中國的對外政策中取得了龐大的聲量。然而,在港、台和南中國海這些中國難以用蠻力取勝的地方,這些狂熱民族主義的聲量往往無助於中國「軟實力」的伸張,反而變成受挫崩潰的發洩而己。
在2016年1月民進黨的蔡英文當選台灣總統,突顯北京過去八年透過與前任馬英九總統和善交往,試圖籠絡台灣人心促進統一的舉措一敗塗地。中國手足無措進退失據的醜態,在線上世界更是彰顯無疑。中國網民、宣傳部隊和共青團等組織不斷在社群媒體上威脅所謂的「公敵」,舉發支持台獨和太陽花學運的台灣藝人,並施壓企業要他們和這些人解約。因此許多台灣演員、歌星等演藝界人士無法在中國登台演出。據報己有55位藝人被列入「黑名單」中。
除了這些排外勢力在網路上的施壓以外,五毛黨也不斷肆虐西方新聞網站,並且不斷翻牆「出征」蔡總統的臉書,或三立電視等他們認為親綠台灣媒體的網站。在去年而和這個月稍早,蔡總統的臉書已經遭到兩波中國網民有組織的進攻。據報這兩波「出征」主要是中國最大的網路論壇「帝吧」成員所號召。這些中國網民在蔡總統的臉書頁上大量張貼各種詆譭貶低台灣的留言和圖案。台灣國防部的臉書頁本月稍早也遭到類似的攻擊,頁面上還留有一千六百多則待處理的中國網民留言。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引述了一位網名為Lang網民的發言,稱這次出征採取「高調愛國」的路線,要用「理性和幽默」的方式打擊台獨。
同時在台灣,在警方將支持統一的團體從西門町徒步區驅離後,他們重新在台北101集結,揮舞著五星旗高呼口號。這些團體主要由年紀老邁、思想過時、政治立場偏激邊緣化的「活動分子」所組成,並且時常對法輪功成員,甚至是對路人施加暴力。這些團體有部分與張安樂的中國統一促進黨等與中共有關的幫派份子有所連結。張安樂的統促黨還曾經在(反制反課綱)示威中率眾扮演日本兵,但反而徒惹眾人訕笑而己。台灣社會對這些團體的喧囂(有時帶有衝撞)只能把它當做蓬勃發展民主體制裡的一個日常場景,雖然不齒,也只能容忍。
歸總來說,中國境內的壓力團體、小粉紅和台灣境內的活動份子三合一的力量,的確成功地覇凌了台灣人民,也成功地迫使中國的企業和政府機構封殺特定的台灣人士。但他們的作為削弱了中國硬實力對台灣觀感造成的策略效果,對中國所謂促進「和平統一」,共享未來願景的目標反而造成了反效果。
這樣的威脅和騷擾不僅沒有辦法脅迫台灣人屈服,反而被台灣人看成是孩子氣的無理取鬧,甚至是侮辱,也因此幫助了台灣人重新確立自我身份的認同,凝聚對抗中國的共同意識。這些污言穢語也沒有辦法煽動台灣民意反對對他們想攻擊的最主要對象,也就是蔡總統本人。蔡總統的兩岸政策一直以來都遭受北京的攻擊,指責她不肯承認「九二共識」。然而不管她民調下滑的原因是什麼,兩岸政策都不會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實在很難想像這些氣焰日漸囂張的網路攻擊要怎樣和中共想要展現所謂「兩岸兄弟一家親」的姿態擺在一起。現實是,他們只會繼續南轅北轍下去。很可笑的是,縱使中共對台手法策略越來越精緻化,這種「軟實力」會搞到現在這樣失控暴走,最大的罪魁禍首其實也是中共自己。中共過去二十年來刻意在學校、媒體和職場大力推動愛國教育,鼓吹民族主義,事實上也正滋長了人民的仇恨意識。
雖然這樣的民族主義狂熱可以協助支撐共黨政權,也可以用來移轉任何人民的不滿。然而就2012年中國各地爆發全民反日示威,危及在華日企及日人的例子來看,這樣的狂熱已經升高到了一個難以控制的地步。即使中國在尖閣(釣魚島)和東海的立場與日本針鋒相對,但我們很難想像北京當局會坐視日本在華利益受到威脅,更不用提許多日企事後因為安全因素決定撤出中國這件事了。北京方面總有一天得要了解,中國網民和外僑這種不加思索的過激行為(例如在大學校園裡覇凌台生或少數民族)其實是和在中國的國家利益過不去,是傷害中國「軟實力」甚至是硬實力的行為。中共縱容民族情緒高張,縱容漢族優越論的做法,就像是在培養一隻會砸爛整個實驗室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monster)一樣。
J. Michael Cole is Editor in Chief of Taiwan Sentinel, a Senior Non Resident Fellow with the China Policy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K, and Associate Researcher with the French Center for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Chin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