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5/17

【外電】颶風也吹不倒緬甸的軍事政權

05/16/2008 國際新聞版
Re: 【外電】颶風也吹不倒緬甸的軍事政權


【華爾街日報】颶風也吹不倒緬甸的軍事政權
Burma's Junta Will Survive the Cyclone


By LESLIE HOOK
May 16, 2008; Page A11

我們很容易就會期望這次的納吉斯風災能成為緬甸走向民主自由的一個契機。畢竟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自然災害是很多不受歡迎的政權垮台的導火線,我們只要想想,1972年的馬拿瓜大地震是尼加拉瓜革命的主因之一,1985墨西哥市大地震也成了PRI結束一黨獨大體制的遠因。然而,這一次納吉斯風災可能會帶給我們的歷史教訓是:緬甸軍政府沒那麼容易垮掉。

這群軍頭只有一個目標:維持政權。在丹瑞的領導下,他們有四十萬大軍保護他們政權的安泰。至於教育、醫療保健和基礎建設?管他去!民主法治?能吃嗎?根據御用媒體的報導,本週通過的憲改公投更一步地把軍人統治的基礎紮得更牢靠,公投有99%的投票率,92%贊成憲改內容。

過去四十六年來,軍事政權已經和包括撣邦和佤邦等各方的種族分離勢力簽訂了和平協定或停火協定。政治上的反對派人士不是在牢裡,就是流亡海外。軍頭們大量出賣國家豐富的天然資源給泰國、印度和中國換取金錢,以維持他們優渥的生活。所以就算美、歐、澳等西方國家對緬甸施加了嚴格的經濟制裁,他們靠這樣的生意也能維持足夠的經濟實力。

同時,緬甸人民郤過著幾近赤貧的生活,根本沒有起而反抗的餘力。大部分的緬甸人務農為生,每天的生活費還不到聯合國規定的一美元貧窮線以下。

軍政府應對納吉斯風災時這樣偏執的反應其實是可以預期的。這個星期軍方把通往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道路全數封鎖,以防止國際救援工作人員進入災區。政府唯一接受的少數外援都必需通過軍方才能發往災區,這些外援很有可能被重新包裝,以便看來像是緬甸政府的恩澤,更有可能根本就直接被該國權貴給A掉了。

軍政府更是嚴防任何可能會出現的民眾組織,務求撲滅於萌芽時。納吉斯風災過後,軍隊便嚴令無家可歸的難民離開他們避難的寺院,也禁止部分寺院賑濟難民。

人權團體ALTSEAN-Burma(Alternative ASEAN Network in Burma,這真的很難翻,先饒了我這一次吧!)召集人Debbie Stothard的報告指出:「很多緬甸社區自動自發組成的互助救援團體,都遭到官方的騷擾為難。」想要求援的災區難民,唯一的生路便只有等待軍方的賑災。

風災之後,軍頭們對於要接受哪一國的援助也有他們自己的堅持。像泰國這種朋友他們就會展開雙臂歡迎──緬甸已經給三十個泰國的醫生簽發入境簽證,而未來幾天他們也將准許130名來自印度、孟加拉和中國的救援人員入境。這等於是他們允許包括美國在內其他國家救援專家總數兩倍以上。

像美國這種敵國只被允許捐贈飲水、蚊帳和綿被等援助物資,但不准參與任何緬甸人員看得到的實地救援行動。只要軍政府一允許,四艘美國海軍艦艇立刻就能出發,預計每天可以運送七萬加侖淡水到受災的三角洲地區,解救此刻正因為缺乏清潔飲水而生病死亡的該地人民。然而這批補給如果有機會能上岸,其實就算是很幸運的了。

這些烏七麻糟的事其實就是緬甸領導人一貫面對國際社會的手法:只要知道有些「朋友」們一定肯和他們打交道,知道國內的反對勢力對他們根本無能為力,他們就有能耐一直閃避國際的壓力。所以,緬甸要改變只剩下一個可能的途徑──軍事政變。

在納吉風災以前,軍事政變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但現在看來已經有點可能性了。在國內可以呼風喚雨的丹瑞將軍現在已經老病侵尋,而不滿政府這次風災處理的中階軍官公然向一家位於泰國的伊洛瓦底反對派媒體《清邁雜誌》公開放話。據媒體報導,部分政府公務員和軍官也抛棄職守,逃回故鄉去救自己的家人。

以緬甸的現況,發自民間自主的民主運動大概不太可能成功。然而造成六萬人死亡、超過百萬人無家可歸的納吉斯風災郤已經改變了緬甸。只不過這樣的改變夠不夠觸發政府的變動仍然尚待觀察。

Ms. Hook is an editorial page writer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