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7/31

苦,民所苦

有時候覺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已經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步了。大家應該都聽過那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笑話吧?一個小小標點斷句的不同,就可以把原文的意義給一百八十度大扭轉過來。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中國官員們老是寧願花時間在言語文字裡句句機鋒,處處給自己留一個卸責餘地,也不願把精力放在真正有益於國計民生的事情上的原因吧。

頃聞鄺大縣令不畏勞苦,帶領十位鄉鎮長風塵僕僕遠征義大利划船遊湖喝咖啡,十足真金地為擘畫台東縣觀光立縣的美麗遠景進行任內第八次的實地考察,面對媒體追問鳯凰颱風襲台的防災準備時,絲毫不改空姐出身的優雅身段,對記者臉不紅氣不喘地背誦當今騜上「苦民所苦」的四字真言,其熟練順暢的程度恰如當年她在機上示範救生衣使用方法一般行雲流水。鄺縣令勤於外事之餘,仍然不忘對治下23萬受風被雨的cynical黔首們上一堂好優美的中文課。Read my lips:「苦~~民所苦」,再來一次:「苦~~~~民所苦」。好了,知道怎麼斷句了嗎?其實鄺大縣令真正的意思,是「苦,民所苦」。也就是「痛苦,是要給人民自己去承受的」。依照敝人在下我不負責任的推論,這句話的全文應該是:「苦,民所苦;樂,官所樂。痛苦,是人民所要承受的;快樂,就留給官員好好去享受。這時,陶大偉和孫越合唱的那首歌,又在我腦袋裡響起了:「我吃得舒服,喝得暢快,那帳單你去買。」

我本來是對余光中等一干誓死維護醬缸文化霸權的中國人士們異常反感的,但這時我郤反而認同起他們對台灣「去中國化」的批評了:台灣人就是太過於去中國化了,不夠懂中國人,不夠懂得中國文化裡千年醬缸的惡質成份,才會惑於中國人外包裝上各式七彩奪目的假象,惑於他們適時巧妙奉送出來沒有實質的小惠,因而對他們種種惡質行徑視而不見,終而受害甚深郤不自知。這次事件中有很多台派的朋友去指責台東縣民是「三好加一好」,寧願為了一點小惠去投給貪污犯的老婆,而不懂得為自己的未來選出一個真正好的縣長。我不知道台派朋友這樣的指責有什麼意義,把台東縣民(台北縣民和台中市民,不要笑,我也在講你們)貶得低三下四的,就能讓鄺大縣令2009年無法連任嗎?

要讓台灣的選民真正唾棄這種視人民如無物,橫行霸道肆無忌憚的惡質政客,光是站得遠遠地,在旁邊用布爾喬亞式cynical地訕笑是沒有用的。選民需要被接近,被了解,被慢慢教育,需要在這個時候,有人能用他們能認同能了解的方式來幫他們出一口悶氣。敢問台東縣的民進黨部和當地的政治人物,有利用這三四天跑了多少鄉鎮,了解了多少當地朋友的心聲,和多少人泡茶告訴他們鄺大縣令的問題所在嗎?如果當地的政治人物不讓台東縣的朋友們知道鄺大縣令是多麼「苦,民所苦」的話,光我們一群台派網友在這裡打嘴砲幹嘛?鄺大縣令膽敢這樣「苦,民所苦」,就是擺明了她明年躺著選都會贏嘛!2009再讓她選上一次,我猜要她一年出國十次她都敢。

痛苦,是人民所要承受的;快樂,就留給官員好好去享受。這就是未來四年台灣各級政府施政的最高指導原則,大家要好好撐過這四年啊!

2008/7/27

寫在鳳凰颱風登台前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輕颱鳳凰日本氣象廳:28日恐轉為強颱
輕颱鳳凰成形週日逼近台灣

首先,我要為台灣所有已經受夠卡玫基禍害的朋友們祈禱(對,祈禱,因為當家的大人們教我們只能祈禱),在上一次災害還沒完全復原,全台的堤防、山坡地(以及,最重要的,全台的救防災體系和所有公務人員的螺絲釘)仍然十分脆弱的此刻,要面對一個結構比卡玫基更紮實,風力和水氣量都可能更足的鳳凰,我想,台灣的同胞真的需要運氣,需要很多很多的運氣。讓我們在做完所有自救的準備後,一起虔誠地向各自信仰的神祇祈禱吧!

再者,我只能說我欣見九劉政府這次發條有上緊了一點。卡玫基過後各級政府單位該做的水土保持、復舊、設施搶修和高危險區人員安置不知做的怎麼樣了?不過這次至少懂得表現得緊張一點,不會再皮皮地按表操課去體檢,還知道要去下鄉巡視兼全國救災中心連線:

上次被罵到臭頭這次颱風還沒來馬九英、劉兆玄先下鄉

然而看新聞畫面時,他「隨堂考」地方官員的問題簡直就只有一個「冏」字可言:『這個工程不到(新台幣)3千萬,還要分2年,這個進度太慢,去年1月就動工了,工期是330天嘛,應該今年初應該可以完工的,可是現在進度才48%。』....

現在釘這種東西幹嘛?這是未來48小時之內的急務嗎?還是馬冏已經預見了這個公務體系的螺絲這兩個月來真的是太鬆了,未來三五天情形肯定慘不忍睹,乾脆東拉西扯,我們再看看今天大話有練到的一句:

今天的治水問題,我們不去怪誰,我們往前看,我們盡量把過去可能犯的錯誤改正過來,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大家一起加油,盡量加快。

上下文加起來,我怎麼都不覺得他是來勘察防災準備,反倒比較像是來做個人災害損管的,預先把先有的問題一則推給前朝,二則推給地方。現在他一副很忙的樣子,我真希望他真的有忙到該忙的地方,利用這不到48小時的時間做些該做的事。如果這些寶貴的時間都用來打這種政治算盤的話,我只能替他祈禱風災的冤魂別去打擾他清靜的睡眠了。

另外一個該祈禱的是國內所有和防救災有關的中下階層公務員們。這一次氣象局已經把皮繃得夠緊,有問題大概也釘不到他們身上了。但萬一這次還是釀出重大災情的話(阿彌陀佛,我誠心希望不要),您想,九劉政府為了要挽救他們低到27%的民意滿意度,你們猜猜誰要倒大楣?這場俄羅斯輪盤不到分曉前,結局不是你我這種cynical的凡人猜得透的。

再次獻上我的祈禱,台灣有這樣的政府已經夠悲慘了,天可憐見,就別再用風災摧殘我們了吧!

2008/7/26

有趣的Google Trends

剛看到一則新聞

調查/從網友看時下最hot焦點104、曾馨瑩榜上有名!

突然讓我想起好久沒去造訪的Google Trends了。其實之前會接觸Google Trends,是因為看到工研院IEK的這篇文章: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談Google Trends

其實對市場行銷人員而言,能有這一項了解網路使用者關心趨勢的工具是相當棒的一件事。而部落客如果把自己的部落格當做一個商品,希望吸引夠多的眼球到自己的地盤時,能參考這樣的資訊,適當調整自己發文的內容和關鍵字,應該更是能達到不錯的效果。我個人的經驗是,搜尋引擎大概佔一個普通部落格流量來源的10-20%左右,如果能在關鍵字多著墨一些的話,所帶來的流量提升應該是很可觀的。

其實,就算是一般的網路使用者,其實也可以從Google Trends所做的關鍵字比較中,學到很多有趣的事情。例如最近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入監服刑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的,我個人對社會觀感不佳的顏先生本身沒有什麼興趣,但我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在台灣,到底媽祖的信徒比較多,還是觀音菩薩的信徒比較多。我一直以來得到的答案是觀音菩薩信徒比較多,所以我就在Google Trends上查詢「媽祖,觀音」,結果如下圖所示:

觀音菩薩對媽祖的查詢量以6:1樂勝(家裡拜媽祖的我,多少有點不服氣)。但這個數字並不是唯一的重點,我們在上面這個畫面中發現:

  1. 「觀音」這個關鍵字的查詢並沒有很明顯的季節性,但「媽祖」很明顯地在每年農曆3月左右就會出現十倍以上的高峰。「三月瘋媽祖」顯然不只是在街頭引起大家的興趣,在網路上的確也吸引了不少人注意;
  2. 澳門不愧是舊稱「媽宮」,除了台灣以外,「媽祖」在台灣以外,唯一有顯著查詢量的就是澳門;
  3. 中國人看來對宗教沒什麼興趣。我一直以為「宗教是受苦人們的鴉片」,看來不知道是:(a) 中國人沒有受苦;(b) 還是中國人沒機會用這種鴉片,抑或是;(c) 和宗教神祇相關的關鍵字,都是金盾工程阻擋的對象?
  4. 嘉義和台中是唯二「媽祖」查詢量高於「觀音」的地方(雲林沒列上來,不知道數字如何?)我個人猜是因為北港朝天宮和大甲鎮瀾宮在當地的影響力真的很雄厚。難怪這兩間會成為每次選舉的兵家必爭之地
好吧,我承認那是很無聊的豆知識(不過對賣Bobe飲料或媽祖手機的人也許是很有用的資訊)。聰明的讀者你們一定能在Google Trends找出更有趣的網路趨勢來。

不過既然要抓無聊的豆知識,就一次抓個爽快好了。反正寫部落格和讀部落格本來就是一種殺時間的行為。之前有看到某前輩在funp談到「正妹經濟」這回事,由於Google Trends是可以限制比較區域的,小子我也無聊一下,抓一下「部落格,正妹」這兩個關鍵字在台灣網路上的比較

這幅圖表顯示「部落格」這個概念大概是2005以來才慢慢受到台灣網友的普通重視,而且搜尋量有穩定成長的趨勢。但不知道2005年大概11月左右那個暴高的peak是什麼東西?我記得無名被雅虎奇摩買掉好像也是2006年的事。「正妹」一詞的搜尋量雖然總數來講,是「部落格」的1/15,但時序進入2008夏日的今天,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欲火焚身不能自己,「正妹」的搜尋量已經衝到和「部落格」一樣高了!看來這年頭要吸引流量,前輩講的方法果然沒錯,王道就是「正妹、正妹、正妹」。不過敝人我時間不夠,對美女的鑑賞力也不太足,大概沒有辦法走這一條王道了。

另一個好玩的東西是比較新推出的Google Hot Trends這個東西其實更能有效地了解網路使用者現在都在搜尋些什麼東西。但有一個問題是現在的Google Hot Trends只能找到美國網路使用者關心的關鍵字,沒辦法找到台灣的熱門關鍵字。

為什麼今天一票美國人在搜Canberraruthless and toothless?我實在不太懂,我連ruthless and toothless是指什麼都不知道。對我而言,還不如他們放在iGoogle上的排行榜有意義一些:

不過,說真格的,要我寫「轟天龍虎會」或「蛯原友里」的文章大概都會要了我的老命,老是要靠「蛯原友里60P賺眼球也要擔心圖片的來源是否合法,賺來的一點點微薄廣告費到最後夠不夠付律師費都不知道,所以趕流行還是要一點專業和實力,寫出有點吸引力的東西。所以我個人覺得Google trends比較適合長久耕耘幾個特定領域的部落客朋友們,用來長期追蹤他們關心的幾個關鍵字目前被關注的情形如何,相互之間的消長如何,適時的調整寫作重點。至於去追hot trends的排行榜關鍵字,民意如流水,所以我想還是省省吧!

Google trends要注意的是,現在台灣網路搜尋最大品牌仍然是雅虎奇摩。Google對台灣網友的搜尋資料收集樣本數是不是夠,可能會影響它呈現資料的代表性。

至於最近Google Trends才加上的網站流量比較功能,我還沒有拿它和AlexaCompete去比一比,據說數據差異很大,而且Google相關的服務,如blogger等等都不列入資料庫中,所以有機會玩玩再分享一下心得好了。

2008/7/23

A小小說文解字(I)──災民的表情都很「Cynical」

首先聲明,我沒有看到新聞畫面,也沒有在任何新聞網站上看到確實的報導。我個人以訛傳訛的來源主要是:


冏現象46 - 馬英九說:災民都帶著Cynical的表情

酥餅的BLOG:馬英九:「居民的表情都很Cynical如何解讀?

馬英九**英文CYNICAL批評台灣人-選前選後兩個臉--恐怖恐怖


我不知道馬先生講這句話的情境是什麼?上下文是什麼?所以我沒有辦法去評論他這句話有沒有「先生的高度」。不過既然cynical是台灣人所不熟悉的字句,我們就大概了解一下cynical這個字的意涵好了。也許我們先看看兩個我個人愛用的線上字典對cynical的解釋

  1.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Cynical:
      1. unwilling to believe that people have good, honest, or sincere reasons for doing something
      2. not caring that something might not be morally right, might hurt someone etc, when you are trying to get something for yourself

  1. Merriam-Webster Online:
    Cynical:
      1. captious, peevish
      2. having or showing the attitude or temper of a cynic: as a: contemptuously distrustful of human nature and motives cynical men who say that democracy cannot be honest and efficient — F. D. Roosevelt> b: based on or reflecting a belief that human conduct is motivated primarily by self-interest cynical ploy to cheat customers>

我想90%的人看完上面的解釋,大概是墜入更深的五里霧中了,根本不知道作者在講啥米。這個字在漢語的日常用語中事實上沒有很精準的對應詞彙。如果硬是要用人話來解釋,大概就是那種「給你東你嫌東,給你西你嫌西,明明大家都為你盡心盡力,你郤老是挑毛病,以為大家都要佔你便宜」的爛人吧。很多大大在前面對解釋過了,在美國文化中罵一個人cynical,大概就像漢語裡罵人家是「爛傢伙」一樣嚴重。

當然,要了解這個字,得要先了解一下cynic這個字的原義。Cynic原來是指蘇格拉底學生Antithenes所創立「犬儒學派」的「犬儒」們。Antithenes主要的主張就是快樂的泉源來自於與自然和諧的共處,幸福來自內心的自我滿足,而自我滿足來自於德行的圓滿。所以人應該摒棄一切世俗虛幻的名位財富和欲望,專注於德行的追求完滿自身的修為。除了完善自身的修行外,犬儒們更要當人類道德的看家狗,隨時把藏在社會裡人人不以為意的惡挖掘出來,提醒世人他們犯了什麼錯,告訴應該如何回到德行的正軌上。

有學字首字根的朋友就知道,字首cyn-就是原來希臘文「狗」(κύων, kûon)的意思。這樣主張看起來冠冕堂皇的學派為什麼會被叫做「犬儒」?其實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Antithenes最早在Cynosarges城的大講廳開班授徒,Cynosarges希臘文的原義就是「白狗」;有人說Antithenes用狗做比喻,認為人應該過著和狗一樣簡單的生活,所以他們以「狗」自我標榜;也有一種說法是說犬儒派的學者為了棄絕一切世俗欲望,當時都露宿希臘各城的街頭過著像乞丐般的生活,厭惡他們的人就罵他們是狗。

(圖片來源:Wiki CommonsGNU授權)

這個學派的立意其實很良善,早期犬儒們的哲思精華也影響了許多後世的學派。但當他們摒棄世俗的膚淺,以道德的捍衛者自居時,他們對世俗的批評和譏嘲也不可避免地有了自以為是的傲慢。初期犬儒的傲慢,是來自於對人生各式虛妄及惡行能做出切實的反思,以及來自於堅持人生的德行,身體力行毫無妥協所帶來的道德高度。犬儒學者中最有名的是Diogenes of Sinope,人稱「老狗」的Diogenes一直住在一個破木桶裡,現在流傳的犬儒逸話大概一半是關於他的。話說亞力山大大帝有一天去看他所景仰的Diogenes問他說:「我可以幫你實現些什麼願望嗎?」Diogenes只是不耐煩地回他:「請你走開,別擋住我的陽光!」亞力山大大帝後來對別人說:「如果我不是亞力山大,我真希望我能成為Diogenes。」

另外一個我覺得更經典的故事,是Diogenes重病時,城裡人問他死後要埋在哪裡。Diogenes隨口回答:「只要我不省人事時,就把我丟到城牆外餵狼好了。」有人問他:「難不成你不在意死無全屍的慘狀嗎?」Diogenes回答說:「那不然你們給我一根木棍,讓我可以趕走野狼。」那人覺得很好笑:「你都不省人事了,怎麼趕狼呢?」Diogenes反問:「對啊,那我都已經不省人事了,還會在意什麼死無全屍嗎?」

當然,從希臘時代一直到羅馬時代,都不乏充滿智慧與影響力的犬儒出現。就算是十七八世紀的莎士比亞、喬叟等作家的作品,也不乏犬儒們諷世勸德的意味存在。然而後世許多末裔的犬儒們只學到了先哲們尖刻譏嘲的傲慢表象,欲沒有學到他們紮實的邏輯思維和刻苦修行的自我要求。因而「犬儒」的形象就變成那種只會耍嘴皮子要求別人,整天四處挑毛病的小人了,甚而有一種消極、逃避責任又尖酸刻薄感覺。根據Merriam Webster Online的資料,cynical這個字有罵人的意義大概是十六世紀左右出現的。有幾個形容cynics的名句很有意思,可以給大家參考一下:

    What is a cynic? A man who knows the price of anything but value of nothing.”
    ~
    Oscar Wilde, Irish poet, novelist and dramatist

    “A cynic can chill and disheart with a single word.”
    ~
    Ralph Waldo Emerson, American poet

    “The opposite of creativity is cynicism.”
    ~
    Esa Saarinen, Finnish Philisopher

    “Cynicism is intellectual dandyism.”
    ~
    George Meredith, English novelist and poet


當然,也不乏有對犬儒主義正面的肯定:

The cynics are right nine times out of ten.”
~
Henry Louis Mencken, American journalist and essayist

“Cynicism is an unpleasant way of telling the truth”
~
Lillian Hellman, American playwright

“Cynicism is the only form that the base souls approach honesty.”
~
Friedrich Nietzsche, 我想你們都認識這個人


但不管名家們怎麼肯定,你去問十個西方人,大概有9.9個不會喜歡人家說她/他是cynical,就像沒有人喜歡被稱為hypocritical一樣。我想,如果馬先生真的有說過災民的表情看來都很cynical的話,我還真不知道馬先生想表情的是cynicism的哪個層面:是災民不知感恩呢?還是災民對政府無能的抱怨句句中的毫無半點虛假可言。不過,我想,不管是哪個層面,聽起來好像都不太對勁喔,對不對?

2008/7/19

用Powerpoint做出來的Avatar

昨天在某一個會議中被人家砸了五個action requests以後
心情差到極點,回來也沒心情工作,就拿powerpoint隨手亂畫
(對不起,老頭子什麼繪圖軟體也不會用,只會小畫家和powerpoint)
竟然畫出了一隻表情酸溜溜的上班族兔子



這整個線條都是用powerpoint【快取圖案】→【線條】→【曲線】的功能完成的。當然,我不太會畫畫,這個avatar在專家看來不太能登大雅之堂,但我覺得牠很能表現我這一陣子的心情。所以也就丟上來現現醜了。

其實我本來畫的是兩隻



左邊那一隻穿綠色褲子的才是原來的idea。但我總覺得綠色看起來太愉快,而且牠的表情看起來不太像是我想表達的無可奈何,反而是有點bossy的感覺。所以我就再弄一隻看起來更無奈的。

如果有人知道有什麼free software可以做3D模型的話,不妨介紹一下。我倒想幫這兩隻做個3D Model來玩玩。

2008/7/17

總爺國小也是個冷笑話嗎?



剛拜讀了陳凱邵的大作:「麻豆總爺國小抗爭無理」,知道併校對象的文正國小距總爺國小只有300公尺後,才發現納稅人在這件學生家長、教育部和媒體三方通力合作演出的鬧劇中,被當做十足十的潘仔看待。如果照陳兄指出的事實,我們去看當地聚落分佈和兩校位置間的地理關係,可能更會氣到吐血不止:



文正國小校地又大,又距離主要人口聚集區比較近。想必要算平均通學距離的話,這些小朋友都改到文正國小上課可能還會比較近吧?那他們為什麼要抗爭呢?我真是不懂。

蘇花高是輸血管,還是吸乾東部的吸管?


花蓮人要什麼?其實我不是花蓮人,我也沒住過花蓮,我怎麼會知道呢?只不過我在幾位大大對拙文「再談蘇花高的交通需求」的指教時在想,全世界幾乎每一本經濟學原理課本開宗明義都會講:「資源有限,而人類的欲望無窮,因而便產生了經濟學」。我相信在台灣經濟快速工業化的過往,東部的確是被忽略的,政府也因此是該多花一點來照顧花東的朋友們。但畢竟現實是殘酷的,全國人民願意,而且能拿出來做公共建設的資源就是那麼多而已,而能分到花東地區的資源更是有限。因此,在公共建設資源有限的情形下,認清自己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東西,絕對是花蓮人謀求改善自己生活最重要的一個功課。當全國人民給了花東兩千億(我真的相信最後的決算會到兩千億)蓋了一個蘇花高,發現效益不如預期,整件高速公路根本就是個耗資不貲又沒有用處的白象時,花東的朋友還能再說:「喔,對不起,我弄錯了,再給我兩千億做點別的吧」這樣的話嗎?就算行,台灣有多少個兩千億可以這樣花呢?

最近看到兩篇舊文「虧欠的,不是一條高速公路」、「蘇花高速公路 不會帶給東部繁榮」。當然,學者們都有自己的立場,我們也不見得應該對他們的看法照單全收。但文中的立場可以讓我們好好地省思一下高速公路與區域發展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我們可以看看西部走廊交通與都市的發展歷史。西部走廊第一次的的運輸革命應該要從190810鐵路縱貫線全線貫通,將西部的各主要城鎮全部聯繫於一體算起;第二次是1978年一號國道全線開通,讓西部各地幾乎都可以一日來回;第三次則是2007年通車的台灣高鐵開創的一日生活圈。如果我們把台灣幾個時點的區域人口分佈snapshot起來,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有趣的趨勢:

如果我們能看到區域GDP的資料當然更能證明北部擴張,中南部萎縮的趨勢。1998-2006年間北部區域每人可支配所得年均成長(CAGR)1.96%,中部1.63%,南部1.71%,可以推論經濟活動的集中比人口的集中更厲害一些。隨著時間過去,逐漸便利的西部走廊交通網究竟有沒有發揮拉近南北差距的效用呢?我們看不出來,因為這一百多年間除了交通的改善以外,也發生了很多改變台灣土地利用和空間分配的大事,例如1937-1977間南北之間人口比重的反轉,很有可能是因為1949年中國流亡而來的新移民,有很大一部分定居在北部所造成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我們只看1978年一號國道通車以來的城鄉發展,我們會發現一號國道並沒有拉近南北或城鄉的差距,反而是方便了中南部的朋友大量北上進入城市謀生:

我們可以看到國道一號通車迄今三十年間,吸納大量外來勞動人口的工業城台北縣和桃園縣成長到超過原來的兩倍,區域中心的台中市也成長了83%,但擔任勞工輸出者的苗栗縣和南投縣幾近停滯,本來人口是台中市一倍半的雲林縣甚至出現負成長,現在down到幾近台中市的七成人口而已。很多人駁斥我完全不看蘇花高通車後的「遠景」,只以現在花蓮34萬人口來看蘇花高的通車需求是不對的。我很想請問一下各位客倌,你們覺得蘇花高通車後一年,花蓮的人口可以由34萬變成幾萬人?五年呢?十年呢?遠景在哪裡?現在國道一號雲林路段有員林、北斗、西螺、斗南四個交流道,請問國道一號通車三十年以來,雲林的人口由原來的80萬變成幾萬人?這三十年來雲林除了一個和中山高相距甚遠的台塑麥寮廠以外(台塑看中的是麥寮港),有因為高速公路通車帶來了什麼產業聚落?高速公路對雲林縣來說,到底是一條輸血管還是一條吸管?

我不是存心菲薄高速公路的價值,事實上國道一號和三號高速公路對雲林有很多正面的影響。但放在眼前的事實就是,高速公路沒有為雲林帶來大量人口與就業,反而促進了人口外移,在其他西部的窮縣也有類似的情形。相關的細節在很多學者的研究中已經多有著墨,小子自知不才不敢比美,就請各位自行前往查閱。如果我們接受高速公路並不能平衡城鄉發展的假設,那麼,為什麼我們要相信蘇花高會為花蓮帶來大量移民潮的假設呢?花蓮有什麼雲林、南投、苗栗所沒有的優勢,能獨樹一格成為唯一有能力從高速公路吸取移民潮和產業資源的後進縣份呢?如果我們不能相信花蓮能因為蘇花高而享受大量的人口和產業成長,那麼我們怎麼能相信蘇花高的流量能從今天蘇花公路的每日10,000PCU變成五萬,乃至十萬PCU呢?如果耗資一兩千億的蘇花高只能服務屈屈每日50,000PCU的交通量,又不能給花蓮帶來什麼新的產業成長,那它不就擺明了是一個昂貴又沒有用處的白象嗎?

花蓮的朋友們真那麼需要靠高速公路來聯外嗎?我之前有個假設,認為花蓮人因為境內公共交通不便,所以就算他們的家戶所得只有全國的80%左右,他們為了方便移動也非得買台車不可,所以小客車持有率應該在全國名列前茅,也因此自然比較希望利用高速公路聯外。當然,這個假設很容易驗證,我找了主計處的縣市統計指標就有這樣的資料:

花蓮縣平均每戶經常性收入88.5萬元,排全國23縣市中的第20名;小客車持有率每百戶家庭有65.9輛,排第14名。這份資料中北北基地區收入高,但小客車持有率郤低,我相信是這完全受惠於當地完善便捷的捷運及公車網。表格中有網底的部分是小客車持有率排名比收入排名高的,顯示他們沒賺那麼多錢,郤因為沒有方便的公共交通可資運用,因而非負擔一台車不可。我想在油價高漲的時代,一戶八十幾萬所得的家庭要買車養車是多麼沉重的負擔,但沒車哪也去不了。而對外來的遊客來說,要到花蓮遊玩也得自備交通工具才行,遙遠的路途和高昂的油費相信也會讓很多人打了退堂鼓。如果要搭火車來,買得到買不到票是一回事,下了花蓮火車站以後便好像沒有腳一樣,這才是痛苦。

我以前一直很羡慕日本號稱「鐵道+巴士」哪裡都到得了這樣的環境,到日本玩只要買張JR Pass,大概就可以自由行動了。我在想,如果台鐵北迴線能運作得更有效率,提供足夠的運能的話,蓋蘇花高那一兩千億可不可以拿來補貼花蓮建設一個方便的大眾運輸網?我看了一下,目前全台補助偏遠地區客運的預算大約每年是六億元左右。如果我們一年也另外花六億元在專案補助花蓮建立一個服務水準足夠的公共客運服務,那麼花蓮34萬縣民日常生活是不是可以更依賴大眾運輸,可以不需要花那麼多錢來養自己的車子?而外地來花蓮遊玩的朋友是不是也能多加利用大眾運輸系統輕輕鬆鬆地玩,不需要一定得大老遠自己開車來花蓮,還要在當地容量不足的地方道路中塞得半死?如果縣內有足夠方便的大眾運輸,再加上台鐵如果能提供足夠的運能的話,(也許再加上有些朋友大力推薦的海上公路),花蓮一定得花一兩千億搞條高速公路來聯外嗎?別的方式不行?

如果花蓮不蓋蘇花高,郤還是能自由運用那一兩千億的預算的話,花蓮人想做些什麼呢?首先,花蓮的子弟可不可以多要一所國立大學?一百億的校務基金夠不夠建立一所容納5000學生,擁有優良師資和設備的優秀大學?(我知道很多東華的老師都非常優秀,沒有蘇花高並不影響花蓮吸引頂尖學者)。有了東華大、花教大再加上一個新的國立大學,能不能讓多一點花蓮子弟在鄉求學,不用負笈外地,又能不能吸引各地優秀學子到花蓮來就學?吸引了許多外來的學者和學生,能不能再花點錢建設以創意或設計為主的產業園區,促進不需要有很大量的貨運能量支持,只要有良好通信網路就可以開業的idea產業在這片淨土生根,能不能促進花蓮當地的繁榮?(當然,這又有許多其他的成功要素要具備,我只是提出來當例子,刺激一下大家的想法而已)

再者,與其建條蘇花高讓花蓮人方便用台北的醫療資源,那為何不用五十億的經費再建立兩個慈濟等級的醫院服務花蓮人呢?(當然,那其中還有證嚴法師和眾家師兄姐的用心)三十億用來整修各景點遊客設施,夠不夠吸引各地遊客陸繹前來?用100億整建全縣公路網,能不能更方便縣內的交通,容納逐漸增多的外來遊客?如果同樣要花一兩千億,花蓮要進一步發展,應該是要強本固源,多投資縣內的基礎建設,讓花蓮成為一個容易生活、容易遊玩,也容易做生意的地方呢?還是要花大錢建一條不知道是輸血管,還是虹吸管的高速公路?我覺得這是花蓮朋友自己要想清楚的地方。經建會職司國內區域發展的重任,對花東地區長期發展到底提出了什麼樣的一個願景,有著什麼樣的一個規劃,也應該多和社會大眾進行溝通,不要讓蘇花高一事變成一個locally optimized,完全沒有著眼整體規劃的失敗作品。

2008/7/14

1.08兆的民間投資?

頃聞當今聖上在股市低迷,民不聊生的現時,終於不再要大家「共體時艱」,而是在基於苦民所苦,視民如傷的理念下,奮然對全國人民宣布了將推動民間重大投資達1.08兆的好消息,以解股民於倒懸,救黔首於溝壑。小民聽著著聖天子的玉音放送感激涕零,久久不能自己。

可是,如果小民我沒有記錯的話,1.08兆重大民間投資好像是今年初經濟部就預定好的年度目標呢?那時好像還是萬惡的扁匪竊據總統府中,不是嗎?記得前朝官員好像是因為2007年重大民間投資的績效太好,原訂9000億的業績,硬是給它操到破表搞出1.01兆的好成績,所以今年再給他加碼到1.08兆。當今聖上照單全收,令小民不禁為聖上只問民生不問立場的廣遠胸襟感動不已。

只不過,聽說台積電、聯電等等大企業好像都在減低資本支出喔?這種和當今聖上過不去的白目企業家真該抓去阿魯巴到死。我們堅決相信,就算油價漲到200美元一桶,當今聖上的玩笑話「給大家過好日子」的承諾都不會因而打任何一點折扣的。

附圖:經濟部宣佈2007民間投資破表的網路截圖


2008/7/11

蘇花交通需求補充資料

這是為了回答上一篇「再談蘇花高的交通需求」裡媒抗canoncolin質問,從公路總局找來的流量資料(多謝他提醒),請看台九線的部分






請各位注意一下「蘇澳管制站」到「懷恩橋」中間那一段,這個近80公里長的山嶺區路大概就是蘇花高要解決的瓶頸,而這個流量數也比較像是真正宜花之間的城際流量。其他部分看機車流量就知道是城內旅次了。所以我確定今天宜花之間的流量的確不到10,000PCU,就算把有些質疑的大貨車和聯結車算進來也是一樣。在這個調查資料中,大貨車加聯結車一天不超過1,000輛

2008/7/10

再談蘇花高的交通需求

身為一個納稅人,我實在沒有辦法了解為什麼政府一定要花1,000億(甚至有人估決算會到2,000億)去蓋一條高速公路到人口只有三十萬人出頭的花蓮去。也許有人罵我俗氣小氣或沒人性,但我個人覺得人口少車輛少的地方,聯外交通的思維本來就和人口多的地方不一樣。我們先從交通部運研所1996年所做的「第三期台灣地區整體運輸規劃」的資料看起,在1996年時,東部區域(花東二縣)和北部區域(有包括宜蘭)之間長途旅次的交通量單日雙向是21,373人次,其中公路私人運具只有2,348人次。東部地區對北部地區的聯外絕大部分是靠鐵路。


當然,這個資料可能有點太舊,沒有考慮這十年來的社經發展,也沒有考慮北宜高通車的衝擊。正好我這裡還有一份2007年高公局對宜蘭縣公路交通流量的調查,這個南周界線調查的正好是宜花之間的車流量,而且2007年北宜高已經開通了,這個車流量的調查應該有反映現況


資料來源:高公局網站。

下半年的數字就大了一點

資料來源:高公局網站。

當然,這裡我們沒有辦法去區分長短途旅次。如果我們估計一個每個PCU的承載率(load factor)大概2.0人左右,那麼仰賴公路來回宜花之間的人次大概一天1.4萬至二萬人次之間,假日全日大概會多個10%左右。不管如何,和1996年三期的數字有很大的差距,也許一方面是因為北宜高的開通可能搶了不少鐵路的生意,另一方面是社經的發展,更多人願意出來四處跑跑。

好,我們就相信這估1.4-2萬人次的數字好了。這是沒有蘇花高前的數字,如果依一個簡單的重力模式來推,假設行車時間從兩小時縮到一小時,交通量可以成長為原來4倍好了,再加上北、宜、花三地的社經條改善,把4倍變成5倍好了,那我們可以估一天有七至十萬人次,也就是3.5-5萬車次好了。這比三期裡北部與中部區域間的旅次還大!國道五號開通頭一年(還沒碰到這一波石油危機),也只有1,300萬車次,如果我們夢想中的蘇花高一天有五萬車次,一年就是1,825萬車次(?!),這你相信嗎?而現有的中山高二高系統穿越西部人口超過2000萬共954公里的路段,今年六月平均每天總共也只有130萬車次,你相信86公里穿越崇山峻嶺,連結宜蘭45萬人口和花蓮34萬人口的路段,車流量一天可以有5萬車次?我很想知道,花蓮縣每天有10萬人在北宜花之間路上開車跑來跑去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

我們再想想,蘇花高只有86公里,了不起設三個收費站,假設五萬車次都跑全程,一天收費600萬元,一年收21億。如果我們樂觀點用1,000億來建設完成,資金成本一年2.6%(大約是最近央債97-3的報價)就要26億的利息,這條公路就算用最樂觀的估計法,連公債息都付不清,還想還本?更不要算(1)工程預算超支;(2)因應通膨而可能升息;(3)流量不如預期的風險;(4)山區道路龐大頻繁的維修支出。現在一年也不過能收200億現金,每年現金都要拿來建各項高速公路計畫差不多正好打平,帳上現金從來沒破80億。現在給它多塞了一個1,000-2,000億大概永遠收不回本金的國道投資,我看國道基金破產指日可待。更厲害的是,台灣從盤古開天以來總共建了954 公里的國道,國道基金帳上的固定資產也不過7,492億元(奇怪,累積折舊不太多?),而且有3,722億元是興建中的國道,不在那954公里之內。現在一條86公里的蘇花高就要再花掉一兩千億,各位想想,值得嗎?

好,就算這條公路有促進花蓮發展的外部效益好了。台灣2007年的每人GDP新台幣55萬元,算花蓮每人是全國85%好了,我粗估2007年花蓮縣GDP大概是新台幣1600億元。這條國道一年可不可以增加花蓮的GDP成長增加0.5,乃至於加到一個百分點?能加一個百分點是每年多成長16億元,也就是假設過路費的收入正好可以支應利息,蘇花高1000億的投資63年還本,萬一不幸是2000億的投資就是125年還本。您覺得這樣算是合算的投資?是不是可能有其他投資是比蘇花高更有利於花蓮經濟的?增加的耗能和排碳,和維護環境的成本又有人算進去嗎?車次從每日10,000輛到每日50,000輛,假設平均每個誘發的車次旅程長度120公里,每公里排碳300,一年就會多產生66萬噸排放量,ECX每噸排放權報價26歐元,這些新增的排放量一年又是八億多台幣的成本,有人算進去了嗎?

我想,很多東部的人看到這一篇文章可能會很生氣:「政府在你們西部花大把銀子做中山高、北二高、東西向、特二號,怎麼這回要建條小小的蘇花高你就有這麼多意見。」是的,以身為一個東部人的立場,每次回鄉要擠自強號要用塞的,開蘇花公路要等單雙向開放,坐起車來暈得要死,路況又危險,坐飛機又貴得要死。看到西部交通四通八達的樣子,東部人想必有二等國民的感嘆。但我們想想,如果我們同樣給東部一千億元的預算,讓東部人自由選擇要花在哪裡,請問一下蘇花高就必然是東部人的第一選擇嗎?聯外交通可不可以用在提升東部鐵的營運能量上?可不可以分一部分花在提升東部區域內交通上?可不可以花一部分用在提升公共醫療水準上?可不可以花一部分用在提升教育水準上?可不可以花一部分用在當地文化的保存和提升上?可不可以花一部分用在水土保持和環境維護上?可不可以用來補助低收入戶的生活?對於東部的永續健全發展,有沒有哪幾項的效益是比蘇花高更高的呢?有人想過嗎?東部人為什麼只能選擇「要不要建蘇花高」這個是非題呢?為什麼不能有更寬廣的選擇,為什麼不能想想「如果同樣有一千億元預算,東部人想要怎麼經營自己的家園呢?」何況,有沒有人想過好山好水是花蓮的重要資產,拿把刀把它硬是戳個窟窿開條路,得利的是誰?受害的又是誰呢?三十萬花蓮人都能得利嗎?

說真的,以一個西部納稅人的立場而言,要我把辛苦賺來的納稅錢丟進這個擺明回收不了的錢坑,我實在是老大不願意。而以一個東部人來說,我覺得東部人的思維不要被政府給綁死了,預算是該爭,建設是該做,但要花什麼預算,要做什麼建設,在地人是不是該有一套在地人自主的想法?現在的狀況就好像你要賣海鮮賺錢,需要的是耐操能載貨的載卡多,但車商郤說你只能選擇要不要Mercedez SLK一樣荒謬。

東部是想要的是發展,還是蘇花高?而蘇花高就等於發展嗎?想想吧!

2008/7/9

「蘇花高」既然理直氣壯,何需「蘇花替」?

說真的,九劉政府這一陣子的花招真的很多,看得我這種二高一低的小民頭眼花,整個人如墜五里霧中渾然不知此地何地,今夕何夕?到底是「蘇花高」、「蘇花高部分路段優先推動」、「國工局代工的省道」,還是最新的官方版名稱「蘇花替」?到底是不用環評馬上就可以動工,還是一定要同一規格通過環評,還是最近的官方說法「蘇花替環評爭議較小」?果然是官字兩個口,怎麼說都是他們對,難怪我是小老百姓,他們是大官。

我不是交通專家,也不是環評專家,更不是花蓮當地的居民,我只是一個「政府請客,人民買單」的小小納稅工奴而已。以單純一個小老百姓直觀的腦袋站在花蓮朋友們的立場來想,幾十年來政府已經鉅資在西岸建立了壯觀華麗的交通系統,我當然能認同東部的民眾想要有一個安全便捷聯外交通管道的期望,那是他們同為台灣納稅人,最基本,也最應該受到尊重的權利之一。比起高宗痛和冷水坑院長的左躲右閃,毛大部長這兩天猛烈的炮火全開,大義凜然地嗆聲:「政府有責任蓋!」謝大縣長也站出來為縣民伸張權益:「花蓮人爭取安全的路有錯嗎? 。大官們漫天炮火好不精彩,感動得小民我不禁汗潸潸而淚涔涔了。

那麼,如果蘇花高像這些大官~~們所說的,真的是那麼理真氣壯的要求,為什麼不正面把蘇花高的議題直接攤開來訴諸公共政策討論,讓社會賢達明確了解行政單位的「萬全規劃」之餘,把蘇花高環評遲遲不能通過的壓力丟給「意識形態作祟、抗拒經濟發展」的環評會呢?為什麼捨此正道不行,而一定要冷水坑院長特跑到花蓮先莫明其妙地亂甩證嚴法師一個耳光後,搞個欺世盜名的「蘇花替」來偷龍轉鳳?如果蘇花高計畫在經濟、環保、交通規劃等任何一個面相上真的有什麼不治之症,難以解決困難瓶頸的話,那麼為什麼政府就是抵死不肯向人民坦誠,寧願把人民當好騙的儍瓜,不管用什麼名義堅持一定要霸王硬上弓,非得要把這950億(依現在物價,應該早就破千億了)的預算花光不可呢?(是誰在等這筆錢呢?)高淨戶,你到底有什麼難言之隱?

花蓮人的確是有權利要求一個更好的聯外交通解決方案。但這個方案非得是蘇花高不可嗎?東部地區聯外的交通需求有多大?蘇花高的有形和無形成本有多高?自償率如何?相較於其他方案(高宗痛自己曾在今年2月辯論時,提出「優先建設東部鐵路雙軌電氣化的主張),蘇花高這個選項在成本效益分析的結果上真的比較特出?

我只是好奇,根據交通部的三期旅運規劃,1996年的調查東部和北部區域之間雙向客運旅次是每日2.1萬人次,其中鐵路1.4萬,航空五千,公路只有2,348人次。不知道2008年的現在是多少人次(或車次,看有沒有資料而定)。而蘇花高開通以後,就算旅運時間可以折半,預計又能增到多少人次或車次?給各位看倌參考,三期的答案是2025年將會達到17萬人次,足足是今天的八倍多。不過三期沒有算到幾個問題:(1)原來實質經濟成長率的估計高達5.5%以上,原預計2005GDP(2001價格)12.7兆,實際只有11.4兆;(2)人口成長率2000-2005估每年0.77%,實際只有0.44%,原2005年人口估計為2312萬人,實際只有2277萬;(3)油價高漲的問題完全沒有納入考慮(廢話,誰在1996年會想到油價可能會飊破$140?)。再加上我個人覺得三期本來就是在為大搞交通建設張本,這種跨區旅運量大漲八倍的預測其實看看就好。

就算我們相信,宜花之間的公路客運量會從現在每天兩三千人次,直接長十倍飊到兩三萬人次好了(大概相當於一萬輛小汽車車次,當然,我還沒算貨運,不過那成長率只會小於客運)。我懷疑的是,納稅人為了每天兩三萬人的出入,就得出超過一千億的經費,再加上破壞沿岸環境生態和水土保持的代價,再加上沒事來個地震、颱風和暴雨坍方的維修養護成本,就為了特別建一條高速公路給這些人用,請問每個用路人應該要攤多少成本?(白癡算法:10,000PCU x 365 x 20 = 7,300萬車次,每車次應該要攤1,370元,還沒算破壞環境和公路養護的成本,以及國民黨超厲害的「追加預算大法」),又不是每個人都會用到這條公路,該讓所有納稅人幫他們出嗎?要滿足花蓮人聯外交通的需求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

就我所知,高宗痛所承諾的東部鐵路雙軌化及電氣化已經開始在動作了,第一期七年投入150億,可以將東部幹線極速提到130KM/hr,並大幅改善運作效率,這其實算是我很難得認同他政見的其中一項(不過這其實是民進黨政府完成的規劃及決策)。請問這一項政策推動完成後,台鐵對花東的運能可以改善多少,夠不夠支應花東這幾年的聯外及發展需求,有人算過嗎?國外運行已久的高速渡輪時速已經可達60-70KM/hr,可載運客貨車,耐海性特佳,而且對環境衝擊遠低於鐵公路,有人評估過擴大實施藍色公路的可行性嗎?(有人說颱風?請問颱風來襲時蘇花高會比較能運作嗎?)。在這個公共政策形成的過程中,政府為什麼不能將所有的考量,所有的選項開誠布公地與社會共同討論,用不用錢的大眾智慧來確保政策是fool-proof,確保儘可能多的問題都被考慮進來?如果蘇花高真的仍然是能以夠大的差距擊敗所有選項,而且成本效益分析和環評都沒有問題,那麼我們哪有不支持的道理?如果有問題,為何政府硬要取巧搞個「蘇花替」唬弄大家,就是擺明非上不可?這中間有什麼事怕我們知道嗎?

身為一個二高一低,沒辦法出什麼聲音,但是非郤得跟著出錢建這條高速公路的納稅奴工,我在蘇花高一事上,對政府唯一的期盼是開大門走大路。不管決定建或不建,請充份尊重社會上所有的智慧好好決策,不要用國民黨老套那種官大學問大的傲慢來面對不同的聲音,甚或用這種暗渡陳倉不入流的小伎倆來侮慢人民。當你們自己為經過322一仗,你們就「代表」了整個社會主流價值的同時,你們要知道,經過兩次政黨輪替的台灣人民,要變起心來可是很快的

2008/7/8

【外電】「隨人顧性命」的通膨對策

原文發表於與媒體對抗網站》【外電】「隨人顧性命」的通膨對策

「隨人顧性命」的通膨對策
他人任せのインフレ対策

2008年7月5日
朝日新聞社論

當下通貨膨脹已經成為全世界需共同面對的課題了,然而眾多國家面對通膨郤苦無良策。造成這個現樣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到匯率的束縛。包括中東產油國在內等許 多國家的,因為匯率都是與美元連結,從而無法自由地選擇本國金融政策。即便本國已經感受到通膨的壓力,然而為了維持穩定的匯率,便不得不配合美國的降息政 策,造成國內的通膨壓力加速上升。這個現象和原油等商品價格上升交雜在一起,便是現在我們稱為「全球通膨壓力」的問題。

再者,近年來美日積極地推動擴張性的金融政策,四處撒錢造成全球流動性快速擴增,美國的經常赤字又居高不下,使得全世界都布滿了美元。這麼多錢長年以來堆 在對沖基金等機構裡,龐大投資熱錢的推動也是原油、資源、穀物等商品價格暴升的原因之一。然而,現下美日已經到了應該回收過剩流動性的階段了,郤又碰到美 國住宅巿場緊縮,造成金融市場的不安定以及景氣動向的疑慮,使決策當局難以從過去的擴張政策抽身。金融巿場的不安定和對通膨的疑慮使投資資金遠離債券逃向 商品市場,又使得物價火上加油。

就這樣,許多因為景氣過熱而發生通膨的國家無法自由地脫身,而在全球大撒錢造成流動性過剩的美日兩國,郤在自國的景氣與金融的問題下硬挺著等死(原文是「立ち往生」,稍想像一下典韋被射成刺蝟的樣子就可以了)。 由於通膨的事主自己都沒有提出任何對策,結果就是通膨都是別人的錯。美國大力批判亞洲各國補助油價的做法,然而自己還不是想用提高美元匯率的水法想把通膨 壓力擋在岸邊。這種隨人顧性命的對策不管如何都是無法收服通膨這匹猛獸的。日本政府至今對通膨的意識仍然是淺薄到極點。然而現在連日本都發生了例來未見的 物價上漲,要是在這個基礎上再加速,對民眾的家計就會產生壓迫。日本絕對不能把通膨這件事如吳人之視越,以為與已渺不相涉。